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30 任弼时——一生有“三怕”
来源:   作者:   点击数:   日期:2021-11-02   字体:【

任弼时,原名任培国,湖南汨罗人。任弼时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,他16岁参加革命,46岁英年早逝。30年的革命生涯中,与任弼时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,都知道他有“三怕”:一怕工作少;二怕麻烦人;三怕用钱多。

一怕工作少,甘当人民的“骆驼”。

任弼时曾在革命时期坐过两次牢,严重的酷刑对他的身体摧残极大。后来,他南征北战,生活艰苦,劳累过度,慢慢积劳成疾。他是中央队伍中身体最差的一个人,又是最忙的一个人。

1949年3月,任弼时因病远赴苏联治疗。1950年4月,病情稍有好转,他就迫切要求回国工作。回国后,党中央要求他继续休息,医生也只允许他每天工作三、四个小时,但他却主动给毛泽东及书记处写信,坚持要求工作。在他的一再坚持下,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只好根据医生的建议,同意他每天工作4小时。可真一恢复工作他就把病情抛诸脑后,先是把工作时间每天增至5小时,后来又要求医生增加到8小时,而实际上每天往往会超过8小时。每逢毛泽东在夜里召集会议,他都坚持参加,并且白天照常工作。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前后,他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,全身心投入工作,常常工作至深夜,长时间研究战局并思考对策。1950年10月25日凌晨,任弼时终因劳累过度,病情突然恶化,导致脑溢血而去世。

任弼时去世后,党中央对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给予高度评价。叶剑英同志曾说“他是我们党的骆驼,中国人民的骆驼,担负着沉重的担子,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,没有休息,没有享受,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。”

二怕麻烦人,愿做同志的“被子”。

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五大常委之一,但他为人厚道,不管是在工作上,还是生活中,都始终坚持亲力亲为,少让他人代劳,不给别人添麻烦,更不想欠下人情债。对待他人就像冬天的一床棉被,让人感到舒服、暖和,可以安心踏实地度过寒夜。

1949年,任弼时在玉泉山养病,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助他恢复身体健康,特地买来了水鸭。一天晚饭后,在医生和卫士的陪同下,任弼时拄着拐杖在附近散步。路过一个山塘,看见一位老汉在赶鸭子。任弼时走上前去,热情地和他打招呼,却只得到那人冷漠的回应。任弼时以为这老头性格古怪,难打交道,后来仔细一问,才知道老人情绪低落生闷气的原因。原来,这段时间,几天在水塘里莫名来了几只鸭子,偷吃了老人家的水稻,害得他一连几天守在塘边赶鸭子。

望着在水上游来游去的鸭子,任弼时隐约明白了什么。他询问陪同的警卫员这些鸭子的来历,警卫员见任弼时满脸严肃,只好实话实说。原来,炊事员见任弼时身体不好,血压高,特意买了几只水鸭给他降压补身体。机关没地方喂养,只好暂时放在塘里。不料鸭子不老实,偷吃农户的水稻,惹出了麻烦。任弼时问清情况后,心生愧疚,立即向老人家赔礼道歉,并交待警卫员:“赶快把鸭子赶回去关好,莫让它出来祸害人。”

老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,任弼时却因生气,血压又升高了。

三怕用钱多,犹若一位“党内妈妈”。

任弼时一生艰苦朴素,情系民众,珍惜革命的每一个铜板。“在国家大业初创、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,一分钱也不应多花。”他多次告诫工作人员说:“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,应该阔气一些了,这样想就不对了,不能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。”

1949年进城后,任弼时先住在西郊香山,因离城较远,工作不便,后来搬到景山东街居住。他的办公室离马路只有二三米,街上川流不息,声音嘈杂。任弼时有心脏病,又有高血压,需要安静,但他却一直默默坚持住下去,没有半点埋怨,瞒着困难不说。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,要给他搬家。当了解到搬家得把另一个机关迁走腾地时,他坚决不答应。他说: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?后来,组织上准备把他住的房子修缮一下,谁知任弼时还是不肯:“这房子不漏雨,不透风,还住得下去,不要再花钱装修了,免得给组织上和同志们添麻烦。”就这样,他一直坚持住在景山东街那套紧挨马路的旧房子里,直至病逝。

任弼时一生光明磊落、顾全大局,公而忘私。他留下的“三怕”精神,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,更是共产党人防腐拒变的一面明镜。在助推清廉张家界建设的道路上,任弼时同志“廉洁奉公、严于律己”的精神和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典范,值得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和发扬,“三怕精神”是永远照耀着我们永不熄灭的明灯,并将激励着共产党人不断前行。

版权所有:山东中医药大学纪委(监察专员办公室)

电话:0531-89628028